首页
Home
走进戎冠
Nav
戎冠发展史
Nav
服务项目
Nav
人才招聘
Nav
华戎老友会
Nav
作家专栏
Nav
戎冠新闻
Nav
留言
Messages
关于戎冠
组织架构
戎冠精神
戎冠队员之歌
工作掠影
公司业绩
成果掠影
光辉历程
现有老龄飞机
十大优势
综合服务
飞机模型教具制做
航空系列婚纱艺术摄影、艺术写真
飞机部分、分段、零件部件制作艺术品
飞机租赁服务
第一届年会
第二届年会
第三届年会
第四届年会
第五届年会
新闻详情
渭南,有座正在兴建的国防教育基地
1870
网址:
https://www.meipian.cn/1h40v38m?share_depth=1&user_id=0&share_user_mpuuid=null
渭南,有座正在兴建的国防教育基地
2018.07.23
儒子
探访空军向地方提供的国防教育装备之二十一
渭南,有座正在兴建的国防教育基地
——陕西渭南“军事博览园--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概览
按:探访“空军向地方提供国防教育装备”的管理保护实情,缘于网上的一个帖子。
今年2月26日,网上和微信圈一篇“请给这架功勋飞机一个归宿--六安市人民公园的米格15处境已岌岌可危”(见附件)的帖子,引发广大网民高度关注,尤其是来自空军的退役和现役军人的感情受到极大刺激;还有一些战友反映:这样的事例不仅六安有,别的地方也有。于是,我们接受领导和战友的委托,开始了这次长途探访。
第一阶段探访,主要是今年空军向地方提供的30件国防教育装备的接收单位,目前,我们已经出动五次,从6月13日到7月21日,历时39天,行程21805.24公里(其中长途驾车达11200多公里),从东北兴凯湖畔的“东北老航校”到海南儋州的川棉中学,从东海洞头岛的“海岛先锋女子民兵连”到贵州毕节科技馆,走访了31座城镇的24个接受单位。
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有喜有忧。探访结果,将在网上逐一发布,还将写出专门的调研报告,详尽报告各地接收空军提供的退役装备的管护实情。
2018年7月17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陕西渭南军事博览园。这里是我们这次探访活动的第21站。
渭南,隶属于陕西省,古称下邽、莲勺。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是陕西省的“东大门”,早在秦汉之际,渭南就已享有“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的美誉。总面积约1313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60万,是陕西省农业大市和人口第二大市。辖临渭区、华州区2个市辖区,大荔、富平、白水、潼关、蒲城、澄城、合阳7个县以及韩城、华阴2个县级市。
渭南军事博览园亦称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位于临渭区与华州区的交界处,属于临渭区管辖,座落在向阳街道樊家村。原来的一所赤水职业学校,也被圈在了博览园里,整个园区占地200亩,计划投资3.6亿元,拟建成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景区。
我们到来时,看到这个军事博览园正在兴建当中
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华夏”之称即来源于渭南,“华”即取自西岳华山之“华”,“夏”则取自夏阳之“夏”,而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产生十分重要影响的三圣(史圣司马迁,字圣仓颉,酒圣杜康)也都从渭南走出并终于华夏文明史大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渭南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段的关键组成部分,还是西北唯一一个拥有三大国家级经济区叠加政策(“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地级市。
这座军事博览园的建设,是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规划设计的,分三期实施.
一期建设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以展示王尚德烈士的丰功伟绩和张宗逊上将生平业绩的赤水职业学校校史馆。
二期建设渭南市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包括综合实训楼和接待中心,建成后可同时容纳1 000名学生受训、食宿。
三期建设以兵器展示、军事体验、拓展训练为主的旅游景区,国防教育馆建筑面积1 0000平方米,建成以兵器实物和模型为载体,以兵器、军事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兵器发展的历史为主线,功勋武器和渭南军事、历史故事为特色的综合性展览馆;射击训练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设置步枪馆、手枪馆、模拟影像馆、互动体验馆等供民兵训练、游客参观体验;人工湖拓展中心33000平方米,将放置退役海军装备,设置大型实景表演场和极速卡丁车、拓展训练、CS真人对战、儿童娱乐等项目。
这次空军为这座军事博览园提供了一架轰-6型轰炸机。目前,他们正在做接收轰-6型飞机的准备工作。
渭南军事博览园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以兵器、军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发展“宜居宜游,富美临渭”,提升临渭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
来到渭南,来到渭南的赤水,就不能不讲一讲中国共党史上出生在这里的两位名人,一位是:王尚德,另一位是:张宗逊。如果说还有第三位,那就是现任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他是张宗逊的小儿子。
渭南第一位名人:王尚德
在原赤水职业学校的树前矗立的一方石头上刻记着“王尚德手植槐”。
王尚德(1891——1946),渭南市临渭区程家乡姚李堡人,1918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五四”运动爆发,积极参加武汉地区的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春,参加了恽代英、林育南创办的利群书社活动。次年7月,参加了恽代英、林育南等发起成立的共存社。1922年7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大学毕业后,被中共武汉组织和董必武派回陕西建立团的组织。他回陕后邀集友人张浩如、田涵荣一起,在渭南县赤水镇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社,集资开办了赤水职业学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和建立团组织工作。1923年春,与华县咸林中学教员、共产党员王复生在赤职召开进步学生会议,建立了咸林中学青年励志社。1924年6月正式组建了陕西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干事会,任书记。1925年10月,王尚德等人领导成立了陕西最早的农民协会——渭南县东张村乡农民协会,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中共赤水特别支部书记。1926年4月,刘镇华进攻陕西,围困西安,遭到通缉,被迫离开家乡,前往广州,在广州黄埔军校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
西安解围后,他出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印刷局局长。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崇凝、高塘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5月参加渭华起义,起义部队在河南邓县被打散后,在当地坚持秘密斗争。1933年冬,返回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
1941年5月29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1945年8月,经多方营救,获释出狱。仍然留在渭南坚持斗争。1946年8月13日,国民党军统特务以卑劣的手段将他暗杀于赤水农校外西侧。
王尚德烈士陵园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姚李村,在连霍高速公路南边。
渭南第二位名人:张宗逊
学校东侧一棵树前矗立的一方石头上刻记着“宗逊读书处”。
事实上是:1922年7月,张宗逊转入赤水职业学校学习。
张宗逊(1908年2月7日——1998年9月14日),陕西渭南人。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他早年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参加过北伐战争、秋收起义,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十二军军长,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并率部长征、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绥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等。
关于张宗逊的故事,可以讲上几天几夜,也可以写好几本厚厚的书,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只讲一点关于张宗逊的人物轶事。
轶事1:贴身警卫,形影相随
1927年10月,张宗逊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护卫毛泽东,确保毛泽东的安全。当时到处是反动武装和土匪,内部也时有动摇分子和叛徒闹事,随时需设岗布哨,严防不测。从三湾改编到进军井冈山,张宗逊与毛泽东形影相随,动则并肩行军打仗,歇则同宿一个屋内,经常是毛泽东睡在铺板上,张宗逊等打地铺睡在旁边,随时守护。
轶事2.收集报纸,朱毛会师
张宗逊除负责护卫毛泽东外,还兼负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情报。那时,部队尚无专门侦察机构,更无电话、电台,外界的情况主要靠收集报纸和打探消息得知。1927年10月的某一天,张宗逊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带回几张旧报纸,上面登有朱德等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汕头地区活动的情况。张宗逊立刻把报纸拿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非常高兴,并决定派人去联络,由此引出半年后的朱毛会师。
轶事3.收集报纸,歼灭萧团
1929年2月初,部队来到瑞金地区活动,张宗逊奉命带一个大队(连)进入瑞金县邮政局收集报纸。当时,报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独七师刘士毅萧致平团,经瑞金尾随共军,朱、毛部不久将被歼灭。”这说明敌人正向瑞金开来,张宗逊当即将这一重要情报报告了军部。军部遂决定部队不在瑞金停留,而到大柏地去,相机歼灭刘士毅萧致平团。2月9日部队进到大柏地。2月11日是阴历大年初一,红军在大柏地设下埋伏,歼灭了萧团,俘国民党军八百多人,缴获枪支八百余支。
轶事4.设嫌免职,升为校长
1934年4月,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失守,坚决追随毛泽东、被“左”倾领导者认为有“毛派嫌疑”的张宗逊被免去师长职务,进入红军大学(在瑞金)学习。当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去探望身处逆境的毛泽东,倾诉心中的郁闷时,毛泽东安慰他说:“现在这种情况,像是秀才遇见了兵,着急也没用。”随即指点他说:“周恩来同志不是你在黄埔由团员转为党员的主持人吗?你心里的这些话,可以去找他说说。”同年6月,在周恩来的干预下,张宗逊由普通学员出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
轶事5: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在建设新中国的岁月里,他时常将掉在饭桌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掉;每次烧完的煤渣都要认真检查一遍,把没有燃尽的煤炭重新放回炉子里。
轶事6:鼓励二子,献身国家
1978年2月,张宗逊不再担任军队领导工作,但他仍心系国防事业,他鼓励大儿子张新侠献身航天事业,为国家的振兴作贡献;他支持小儿子张又侠奔赴老山前线,冲锋陷阵,保卫国家边境安全。
渭南第三位名人:张又侠
张又侠,男,汉族,1950年7月生,陕西渭南人,1968年12月入伍,196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上将军衔。
谢 谢 收 看
摄影:科峰
制作:儒子
欢迎登陆《中国老龄飞机网》查看更多老龄飞机服务
网址:http://www.zgllfjw.com/
北京华戎冠兴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南洛东街8号院
邮编:102403
E-mail : 13701064368@163.com
电话:010--89343196//81311478
手机:18511933435//13911251532
联 系人:张先生 郭先生
上一篇
一所专业、高端、大气、出人才的军校
下一篇
转自《银河阅读网》【八一征文】的一篇文章《郭铭儒和他的老龄飞机梦》
文章分类:
戎冠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