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升起两颗新星,而且是一对双胞胎60
在北航宇航学院 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兄弟 他们来自“中国航天动力之乡”陕西 自小对航空航天充满好奇与热爱 2017年,北航开始大类招生 他们双双考入北航 工科试验班类(航空航天类) 四年过去了 他们分别获得 “沈元奖章”、“北航榜样” ![]() ![]() 李文博在北航榜样答辩现场(左),李文韬在沈元奖章答辩现场(右) 学业成绩分列大班第一、第二 GPA高达3.93、3.92 共17门满分课程 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累计获得25个竞赛奖项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数十项奖学金与荣誉称号 奖学金累计18万余元 ![]() 李文博、李文韬的满分成绩单 ![]() 所获荣誉 他们是“宇航双子星” 北航宇航学院2017级本科生 李文博 李文韬 ![]() 李文博(左)和李文韬(右) ![]() ![]() 哥哥:李文博 就读于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专业,现已推免至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龚胜平教授。 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 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学习优秀奖学金特等奖 ● 2019年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一等奖 ● 2019年校级学习优秀奖学金特等奖 ● 2019年校级学科竞赛奖学金特等奖 ● 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优秀生称号 ● 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称号 ● 2018-2019年“士嘉书院”三好学生 ● 2019-2020年北航学院优秀助教 ● 第五届宇航榜样“竞赛之星” ● 第六届宇航榜样“学习之星” 高水平竞赛及科研成果 共获1项特等奖、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 ● 2018年12月 35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第一名) ● 2019年4月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 ●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一等奖 ● 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物理与工程》发表论文一篇 ![]() 弟弟:李文韬 就读于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 专业,现已推免至北航宇航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梁国柱教授。 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 连续四次获得校级优秀生荣誉称号 ● 连续三年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特等奖 ● 2019年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二等奖 ● 2019年学科竞赛奖学金特等奖 ● 2020年获评“宇航榜样”宇航之星 ● 2020年校级三好学生 高水平竞赛及科研成果 10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 ● 周培源力学竞赛一等奖 ●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 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 ● 北京市工程设计表达竞赛(三维组)一等奖第一名 ●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物理与工程》发表论文一篇 ![]() 未来,李文博与李文韬 分别继续深耕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与火箭发动机设计领域 两人互相扶持进步,各自飞跃成长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旅程? 小萱带你近距离去感受 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 基础为矛,心态为盾 在过去三年的学习中 两人累积获得满分的科目共17门 科学的世界广袤无垠 北航的课程又普遍排布密、难度大 如何面对? 李文韬分享他的“独门秘籍” 面对紧凑的课程,应培养自学能力 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节奏 非常重要 李文博七点起床,十一点半准时上床睡觉,睡前从不打游戏,以保证充分的休息。 ——室友王鑫源 李文韬处理事务时喜欢列出计划,一旦无法按时完成就会自我反思,这使得文韬能按时按量做好工作。 ——同学郭雪瑞 “基础知识”是他们专业学习中的关键词 兄弟二人对数理基础的重要性 有着深刻的理解 “物理学科就像一台飞行器,数学则是飞行器的发动机,扎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所有的工科问题落在底层还是数学问题。比如有的工程项目,算法制作不难,但效率受限于数学问题的求解。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 ——李文博 提及对低年级同学的建议,李文韬真诚地说:“要重视基础,分清主次,提高效率,不要拖延。” ![]() 和好友合照 课堂以外,两人还在校级数学、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力学竞赛等竞赛中获奖25项。 硕果颇丰,他们有什么秘诀呢? 享受过程,“稳”中取胜 李文博认为 心态非常重要,竞赛就是重在参与 李文韬说 只要感兴趣的竞赛就去参加 不一定要拿奖 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竞赛之路不是一片坦途。大二那年,兄弟俩共同参加了北京市工程设计表达竞赛。李文韬参赛的组别难度最高,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指导老师组织了长达半个多学期的培训,这期间,他产生过自我怀疑。最终,比赛满分150分情况下,他取得了148.3分的好成绩!他说:“我不一定是实力最强的,但我很看重‘稳’。我更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实至名归。” 李文博在第35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斩获特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满分160分,他获得了150分,这也是北航学子首次在此项竞赛拔得头筹。
还有一次印象最深刻的竞赛经历是启先杯机器人挑战赛,当时参赛的小车突然出了故障,不能动弹。兄弟俩心急如焚,在比赛场地调试了整整一夜,最终让小车在第二天的比赛中爬上了坡,一次性通过!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学生工作、教学助教 …… 他们的优秀影响了更多人 兄弟俩都是共产党员。李文韬还是守锷书院最早入党的同学之一,大三以后,他开始负责学院部分党建工作。他担任6项学生工作,参与组织4项社会实践。
![]() 李文韬还担任宇航学院航天宣讲团讲师,上个月,他到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做航天知识主题宣讲。 ![]() 作为北航榜样“学海领航之星”,李文博两次担任基础物理学课程助教,被评为北航学院优秀助教,还是2019级吴大观英才班大学物理课程唯一的本科生助教。作为助教,他引导低年级的同学参与物理竞赛,为他们答疑解惑,分享竞赛经验,传承竞赛精神。他还开发了“导弹优化设计”软件平台,为低年级同学演示弹道优化设计全过程。 ![]() ![]() ![]() 成长因热爱而成就 如何走上航空航天探索之路? 如何在生活的考验中坚定信念 给大学四年交上完美的答卷? 他们的回答是——兴趣 因为兴趣,所以专注,故而有所成就 兄弟二人和航空航天结缘于童年 父母的信任给兴趣提供了生长的空间 他们有充分的自由去探索自己想做的事情 10岁时,制作了第一枚“双氧水炸弹” 14岁,编写出了三体问题的求解软件 李文博幼时对天文学兴趣浓厚,神秘的太空和闪耀的星星吸引了他。初中阶段,他阅读了《航空航天概论》等专业书籍,兴趣随之转移到了人造飞行器领域。李文韬则喜欢阅读科幻类书籍,《星际穿越》是他最喜欢的电影,他着迷于太空和宇宙。
2017年,北航大类招生第一年 兄弟俩瞄准心中热爱 一起报考了工科试验班类(航空航天类) 并且分别进入守锷书院、士嘉书院 一年后分专业 又双双选择了宇航学院 ![]() ![]() 新生报到当天和父母在北航留影 两兄弟还涉猎广泛 从多方面提升自我 李文博的图书馆借阅量超过97%的同学,除了航空航天类,还看过历史学、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书。他说,“世界是很奇妙的,我们应当主动去了解它。” 李文博闲暇之余会拉一拉小提琴,李文韬则喜欢去操场跑步以放松心情。 他们制作了全数电模电的电磁炮小坦克 哥哥负责电路测试,弟弟负责总体设计 作为教学范本收藏于实验室 ![]() 全数电模电的电磁炮小坦克 他们共同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摩擦力模型 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物理与工程》 大二期间,兄弟俩作为最年轻的成员 参与到北航四号临近空间飞行器研制工作 感受北航人把论文写在祖国蓝天上的豪情壮志 ![]() ![]() “北航四号”临近空间飞行器研制工作 李文博还参与了APSCO 大学生小卫星项目研制工作 ![]() APSCO大学生小卫星项目研制工作 他们说 从乐趣到兴趣再到志趣 始终不变的是那份热爱 热爱航天事业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那些付出过的时间与汗水 从不被他们强调 出于热爱而完成的事情 从不会觉得苦! 宇航双子星,太厉害啦! ![]() 与星辰大海的约定 回顾收获满满的大学四年 他们并未随波逐流 而是在和空天报国一见倾心、 又经过多年摸索后 做出了庄严而成熟的决定 他们说,博士期间要专心科研 完成好每个项目,做好每项研究 “我希望在博士期间能够投身于航天器涉及工作的攻坚环节,竭力和团队一起解决尚未得到克服的技术瓶颈,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李文博 “希望大家将自己的理想和家国情怀相结合,树立更为崇高的目标。” ——李文韬 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空 等待他们去探索 兄弟俩已踏上漫漫征程 ![]() “北航是一个大平台,在其中你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空天抱负,为祖国的空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文博、李文韬
文章分类:
戎冠新闻
|